下趴
1)上半身天然俯下,背部挺直,不要弓背(球可以不進(jìn),姿勢一定要帥)。插句干系的題外話(總以為何處怪怪的,我中文表達(dá)有成績?),臺球在群眾眼中是文雅的室內(nèi)活動照舊陌頭地痞活動,很大水平上取決于擊球者爬下的姿勢在他人眼中的以為。看到知乎里臺球熱度這么低我就很痛心。以是往大了講,我們把下趴姿勢做標(biāo)準(zhǔn)是為了臺球遺址的推行和提高。什么,你說你并不care給臺球活動污蔑?那么我就報告你一個打臺球的驚天大奧密,那就是,把背趴直了可以什么球都打得進(jìn)。什么,你說你把背趴直了還打不進(jìn)球?呵呵,騙的就是你,你咬我啊。
2)下巴貼住球桿,一是為了可以貼近桌面,視野隨球桿延伸,增長對準(zhǔn)告捷率;二是為了給運桿時提供一個分外支點,增長運桿時的安定性。也有人以為胸口也要貼住球桿,我之前也實驗過,但是一局部以為胸貼桿會增長運桿時摩擦阻力,以是我后方并沒有接納。總之,沒有相對“標(biāo)準(zhǔn)”的姿勢,在公道范圍內(nèi),合適本人的就是最好的。
3)后招垂直于地表,這是運桿的起始地點,為后方運桿做準(zhǔn)備。同時也可以用來確定合適本人的握桿位。每次下趴時確定架桿手距母球的距離(如上文中桿手架所述, 切合距離在25-40cm之間),然后恰好能讓后招小臂垂直于地表時后招抓球桿的地點,就是切合你的握桿地點。
火教師下趴截圖,下巴和胸都貼桿,后招垂直地表,三點穩(wěn)住球桿
握桿
握桿可以分兩種情況討論。第一種是使用手架時分的握桿,第二種是使用架桿時的握桿。相反,使用手架比力稀有,以是起首討論。
使用手架時的握桿
1)握桿手小臂與桿垂直。但是假如前方下趴環(huán)節(jié)做到后招垂直地表,此時的握桿小臂天然會與球桿垂直。
2)伎倆天然輕松,不要表里翻。看到過一個比力好的推斷辦法是手指樞紐推斷法,即:握桿時轉(zhuǎn)入伎倆,讓手指的第二節(jié)正對著地表。假如是第三節(jié)對著地表就是內(nèi)扣,第一節(jié)對著地表就是外翻。
3)只用實握手指帶桿、運桿、出桿,不松不緊。手指握桿可分為中指實握和食指實握兩種。前者拇指與中指第一個指樞紐成環(huán)握住球桿,其他手指輕貼球桿;后者拇指與食指第一個指樞紐成環(huán)握住球桿,其他手指輕貼球桿。至于握桿松緊度,依照戴維斯的說法,是握桿后非握桿手能將球桿順?biāo)斐槌觥?/p>
使用架桿時的握桿
1)兩指持桿上,拇指和食指捏住球桿。球桿尾部頂在食指和中指間的手掌局部。
2)球桿略低于眼睛。
3)握桿手平行于桌面。
圖示右手握架桿
握桿要求總結(jié)
版權(quán)聲明:本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整理發(fā)布,如有侵權(quán),聯(lián)系刪除
原文鏈接:http://m.avtt22014.comhttp://m.avtt22014.com/tiyuzhishi/49801.html